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音律计算方法

admin 比赛录像

“三分损益法”和“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1、三分损益十二律的不足之处 三分损益十二律比起以前来虽然是一种进步,但是细看一下,仍嫌美中不足。古代大半音的音程为114音分,小半音的音程为90音分,两者之差为24音分,俗称古代音差。当以三分损益法生律到第12次(即第13律)时,第13律理应还原为清黄钟(音程值为1200音分)。

2、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十二平均律”明朝是封建社会处于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自明中叶以后,工场手工业出现并发展,一些城市(如杭州等)的纺织业已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3、至少在西周初期,中国就在一个音阶中确定十二个律了。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它把一个音阶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使各相邻两律间的频率差都是相等的。故称十二平均律。在十二平均律发明之前,中国自春秋时期起,一直使用三分损益法确定管或弦的长度和发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4、在十二等法发明之前,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使用三点损益法来确定管弦乐的长度与其发音的关系。用三分损益法计算的十二定律,相邻两个定律之间的长度差(或频率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个定律也叫十二不平均律。与此同时,一个比基音高(或低)八度的音符只能是大约两倍高(或更低),而不是恰好两倍。

我国古代最早记载采用数学运算求率的方法是

1、是三分损益法。记载在《管子地员篇》,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采用数学运算求率的方法,即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复求律的方法,据此法一次得出“宫--徵—商--羽--角”这五声音阶的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

2、【答案】:三分损益法 解析:《管子·地员篇》中所记载的“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率的方法。

3、【答案】:三分损益法 解析:“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4、“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最初见于距今两千六百余年的春秋时期,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从《管子·地员篇》记载的“三分损益法”所产生的徵、羽、宫、商、角这一音列可以看出,古代重视宫音特点,它包含了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的内涵。

5、“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记载在《吕氏春秋·音律》中: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 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 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

6、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黄帝内经》成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魏晋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什么的记载

1、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三分损益法”的记载,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该篇是最早的地植物生态学著作,为中国古代植物地理科学做出了贡献。

2、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三分损益法的记载。三分损益法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是同关于宫、徵、商、羽、角五音的记载联系在一起的;到《吕氏春秋·音律篇》,又开始与关于黄钟、林钟等十二律长度规范的记载联系在一起。

3、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三分损益法”的记载,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三分损益法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

0 15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